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后,部队里出现了一些不满情绪。有些军官觉得自己军衔评低了,认为同级别甚至资历更浅的同事反而获得了更高军衔。另外,部分军事干部觉得政治工作军官的军衔定得偏高,认为他们的军衔不该比一线指挥员还高。
在军队授衔时,有一类人特别特殊,他们虽然不直接指挥部队,但军衔都很高,而且没人不服气。这就是解放军的情报战线将领。比如李克农将军,虽然没带过兵,却被授予上将军衔,排名还特别靠前。部队里的人都觉得这个军衔给得实至名归,甚至有人觉得应该给得更高些。
情报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重要任务,从革命初期打游击战开始,到后来反围剿、长征、在陕北突破封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这些关键时期的情报工作都直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
要不是当年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拼命工作,红军在三十年代可能就撑不下去了。像黄慕兰、胡底、朱枫、郭汝槐、沈安娜这些传奇特工,他们的故事现在不管是官方还是老百姓都经常提起。
近年来,谍战题材电视剧大热,让女地下党员沈安娜的英勇事迹走进了大众视野。
沈安娜的经历虽然少了些惊险刺激的场面,但她的传奇程度丝毫不输给其他地下工作者。
这位女士当年是国民党顶尖的会议记录员,专门为朱家骅、蒋介石和宋美龄等高层做速记工作。每逢南京政府召开重要会议,她就在现场快速记录会议内容,之后再悄悄把这些机密资料传递出去。
沈安娜卧底十余年,行事谨慎周密,周恩来总理称赞她:"能精准掌握蒋介石动向的关键人物。"
沈安娜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潜伏在敌人内部时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经历?这位传奇女性晚年生活又是怎样的?
】
沈安娜真正出名是在1989年之后。
在获得国家安全部门表彰之前,沈安娜的子女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年轻时从事过秘密情报工作。
沈安娜原名沈婉,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书香门第。她家在当地很有名望,祖上几代都是当官的,父亲和伯父也都考取了功名。要不是清朝垮台,他们家族肯定还能继续做官。
民国初年那会儿,沈家已经家道中落,全家人不得不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家里的长辈们都要求女孩裹小脚,幸好沈婉的父母思想比较新潮,没让沈婉姐妹受这个罪,还支持她们上学读书。
17岁的沈婉初中毕业后,跟着19岁的姐姐沈珉逃到了上海。姐姐当时被家里安排嫁给当地有钱人家的少爷,可她压根不想嫁给陌生人,整天愁眉苦脸的。
结婚前,沈珉和沈婉偷偷带着积蓄离家出走,跑到上海投奔亲戚。沈家只好退了这门亲事。父母怕长辈们再找姐妹俩麻烦,干脆让她们留在上海上学。
沈珉就读于务本中学,沈婉在上海南洋高等中学读书,这两所学校都是上海顶尖的中学,里面大部分学生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
在南洋高中上了两年学后,沈婉和姐姐都碰到了钱的问题。家里条件困难,实在负担不起上海这么贵的学费了。
沈婉后来决定换个学校,去了当时很火的"速记培训班"。这种学校专门教人做速记工作,学个半年到一年就能毕业。那时候政府部门特别缺这类人才,所以毕业后找工作完全不用愁。
沈婉在炳勋速记学校学习了六个月。她天生擅长速记,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毕业时,她每分钟能记录将近200个字,这个水平跟经验丰富的资深速记员不相上下。
那时候,沈珉姐姐正在上海处对象,她男朋友舒曰信是个共产党员。舒曰信和华明之是"南洋高中"的同学,他俩先认识了沈珉,之后才结识了沈婉。
沈婉认识了舒曰信和华明之,几个人都对进步思想很感兴趣。舒曰信向沈家姐妹讲解了社会主义理念,姐妹俩深受影响,迅速成长为革命战士,随后一同加入了共产党。
1934年,经舒曰信引荐,擅长速记的沈婉加入了"中央特科"。当时她正因为这项专长,刚被浙江省政府录用。
沈婉后来改名叫沈安娜,象征着她加入共产党后的崭新人生,不过工作时还是继续用沈婉这个名字。
沈安娜来到浙江省政府工作后,凭借过硬的速记本领很快获得上级赏识,连省主席朱家骅都对这位年轻姑娘另眼相看。
凭借特殊身份,沈安娜从1935年起就通过华明之传递情报。她提供的资料包括国民党内部会议记录、重要文件副本,以及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机密信息。
就在同一年,沈安娜和华明之结婚了。在别人眼里,他们就是一对平凡的年轻夫妻。华明之在浙赣铁路局工作,两口子经常见不着面。
沈安娜和华明之表面普通,实则是中共在上海地下组织的核心情报员。到1937年为止,他们成功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连朱家骅办公桌上的机密文件和发言稿,都被他们完整抄送给了中共中央。
】
抗日战争打响后,东部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上海和浙江等地都变成了前线战场。
沈安娜随同浙江政府向西转移,先是到了湖北的山区地带,后来又辗转到了武汉。
在武汉那段时间,沈安娜去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董必武。董必武表扬了沈安娜和她丈夫华明之的工作表现,让他们夫妻俩先回家等通知。
不久后,邓颖超联系了沈安娜和她的丈夫。她传达了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希望沈安娜能继续利用速记员的身份,秘密为延安收集情报。
1938年年底,武汉保卫战打完,蒋介石领着国民政府从武汉搬到了重庆。
沈安娜奉命前往重庆,联系了以前的上司朱家骅。当时正值动荡年代,不少年轻人都想在政府部门谋个差事维持生计。
沈安娜去朱家骅家做客,朱家骅很欣赏她出色的工作能力,特意为她写了入党推荐信,还走了"快速通道"。
这种入党的推荐流程可不简单,需要三位"中央委员"联名担保,是最重要也最受重视的申请方式。沈安娜成功加入国民党后,她的入党证明上有个醒目的"特"字标记,这个特殊标识就是她最好的保护伞。
在重庆那段时间,沈安娜继续做着速记员的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她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党高层对她的表现越来越满意。
比起普通速记员,沈安娜的优势在于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她能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根据内容逻辑分段整理,快速完成既清楚又整洁的会议记录。
没过多久,沈安娜就频繁出现在重庆的各类重要会议上。后来有些文件干脆直接交给她起草,这让她能获取到许多内部机密信息。
1939年年初,国民党在重庆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沈安娜被指定担任会议记录员。当时蒋介石在台上发言,在他身旁快速记录的人正是沈安娜。
会议期间,国民党元老张继作为老蒋的上级发言表示:
"当心点,共产党可能就在你们身边,只是你们没发现!"这句话让会场炸开了锅,老蒋气得直拍桌子,但坐在旁边的沈安娜却一脸淡定。
在重庆工作期间,沈安娜成功获取了国民党内部秘密下发的两份重要文件《防共办法》和《共党处置办法》。这些机密资料帮助共产党提前防范国共冲突,也为日后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真实意图提供了关键证据。
1942年,沈安娜的联络人徐仲航身份暴露,重庆地区多名中共地下党员被抓。因为沈安娜和徐仲航有过书信联系,中统特务曾上门找她问话。
特务去沈安娜家查看时,看到她家四口人挤在十几平的小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曾向徐仲航借过钱,这让特务的怀疑减轻了不少。
中统的人虽然仍怀疑她是共产党间谍,但沈安娜亮出了她的"特"字党员证件,家里还挂着于右任等名人的字画。调查人员早就知道她是朱家骅的亲信,所以也不敢随便动她。
沈安娜为人处事特别谨慎,在单位人缘也不错,中统查了几次都没找到破绽,最后只能作罢。
虽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沈安娜和丈夫依然坚持搜集情报。即使有些信息已经失效需要销毁,她也毫不马虎地坚持了整整三年。
1943年,朱家骅向宋美龄引荐了沈安娜。
之后几个月里,沈安娜一直负责照顾"国母"宋美龄,得到了她的表扬。这让沈安娜的身份地位提升了不少。从此以后,只要是政府举办重要会议,基本上都指定由她来做速记工作,成了国民政府最抢手的速记员。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0月初的一个夜晚,地下工作者吴志坚终于联系上了沈安娜夫妻,他们中断三年的秘密联络又恢复了。
1946年国共内战打响后,潜伏在南京政府的沈安娜依然秘密传递重要军情。她提供的信息涉及蒋介石向东北调派部队和围剿陕北解放区的作战计划,这些关键情报帮助解放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军事封锁。
1948年4月,解放战争快要分出胜负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会议。在他发表开场讲话时,距离他仅几步之遥的位置上,坐着负责会议记录的速记员沈安娜。
记者当时用相机记录下了现场画面,这张照片成为证明沈安娜从事情报工作的重要证据。
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原本准备南下执行情报任务的沈安娜与丈夫华明之,突然接到中央指示。上级要求他们取消南下计划,立即动身前往上海,为与中央组织会面做准备。
沈安娜与华明之匆忙整理好行装,带着孩子挤过南京拥挤的人群,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客轮。面对众多国民党同僚和朋友询问为何要去上海,夫妻俩只是简单地回答:"我们想回家了!"
沈安娜和丈夫到达上海后,负责接管上海的陈毅将军专门会见了他们。
这两人是周总理亲自点名的重要情报工作者,被称为"能摸清蒋介石动向的关键人物",因此受到解放军重点保护。后来情报员沈安娜正式加入解放军队伍,换下了便服,生平第一次穿上了军装。
沈安娜和她的爱人获得了"解放勋章"的荣誉。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起搬到北京,加入了刚组建的国家安全部。沈安娜在国安系统勤勤恳恳地工作,和丈夫一起负责情报分析和文书处理,直到光荣退休。
沈安娜和华明之夫妻俩经常教育家里的小辈要爱国,却很少跟他们讲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
让人高兴的是,华家的子女们个个都很有出息。华明之和沈安娜夫妇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虽然80年代曾获得国家安全部颁发的特殊荣誉奖,但他们平时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
2003年华明之离世后,沈安娜独自生活了七年。
90岁高龄的沈安娜记忆力超群,对当年做地下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得清清楚楚。她接受采访时讲述的内容,成为了研究革命年代秘密战线历史的珍贵资料。
2010年,沈安娜在北京离世。临终前,她恍惚间回到了年轻时代,不断重复着"快跑,有人来抓我们了"和"走后门,我的身份被发现了"这些话。
沈安娜离世后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传奇经历通过众多谍战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广为流传。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女版余则成",不过更多人喜欢用"谍战玫瑰"这个优雅的称号来赞美她。
商学野/文
1《沈安娜: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传奇女特工》吴皓
2《潜伏女英雄沈安娜》廖雪梅
